看了一本小说,叫做《活着》。
最近比较迷茫,又遇到了成都的疫情反复发作,在家里已经关了七八天了。本来以为《活着》是一本励志,积极向上的书,所以就看了,结果它确实是一本励志的书,只是励志的不那么表面而已。
小说开头的语言很接地气,什么荤话都在写,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,就继续往下看了,本来上床已经接近1点的,想的是看一点,瞌睡来了就睡觉,结果谁知道根本就停不下来,一口气给看完了。小说以第三人称开始:
“我”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——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
小说是讲了“福贵”的后半生,“福贵”是个有着一百多亩地的有钱人,娶了“家珍”后,仍然时不时往城里的青楼跑,还让小姐背着他跑到丈人的米铺去“请安”,十足的是一个纨绔子弟。但是好景不长,“福贵”被“龙二”算计,赌输了家里的全部家产,包括那一百多亩地,顷刻之间,“福贵”就从阔少爷变成了穷人。这个时候,“家珍”怀着“有庆”七个月,而大女儿“凤霞”也已经4、5岁了。在“福贵”家变成穷人后,“福贵”的爹最后一次跟“福贵”讲话,却是在开导“福贵”:
从前,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,鸡养大后变成了鹅,鹅养大了变成了羊,再把羊养大,羊就变成了牛。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。
变成穷人后,“福贵”也开始改变了,自己找“龙二”租了五亩地,开始学习种地,当个实实在在的人。“福贵”的母亲没过多久就生了一场病,“福贵”拿了钱去城里请郎中,但是却被国民党拉去做了壮丁,在“拉大炮”的两年里,福贵上了前线,虽然“没有开过一炮”,却认识了“老全”和“春生”,“老全”在战场上牺牲了,“福贵”被解放军俘虏了,后来才知道“春生”也被俘虏了。当了两年的“拉大炮”兵没有成功逃跑回家,当了俘虏却被解放军解放回到了家。回到家后才知道,母亲在自己走后三个月就去世了,大女儿“凤霞”也因为一次高烧变得又聋又哑。
终于到了新中国成立,在土地改革的时候,“龙二”因为不服从,被“开了五枪”毙了,“龙二”对福贵的最后一句话是“福贵,我是替你去死啊。”
当“有庆”到了该上学的时候,因为家里穷,就打算把十二岁的“凤霞”送人,节省下来的钱就够“有庆”上学了,可是“凤霞”过了几天又自己跑了回来,这下“福贵”也舍不得再把“凤霞”送人了,所以这一家就变得更穷,“有庆”要上学,一天跑几十里地,还要帮家里喂羊,早中晚各一次,为了不把鞋磨破,每天都是把鞋子握在手里来回跑。到了人民公社的时候,家里的两只羊也归了人民公社,“有庆”也还是要一天三次去喂羊。
这个时候,“家珍”却开始生病,郎中说是“软骨病”,治不好的。从此之后,“家珍”就再也不能干重活了,又遇到了“三年大旱”,全村都没有吃的,村里食堂也解散了。“家珍”也下不了地,只有天天躺在床上做些针线活,好不容易“家珍”的病好些了,“有庆”因为无良医生为了救“县长的女人”,把“有庆”的血抽干了,“有庆”也就这么死了。“福贵”不知道怎么跟“家珍”说,就把“有庆”埋在了村西。纸是包不住火的,“家珍”一早就猜到儿子是死了,后来还知道了县长是以前的战友“春生”。
“有庆”走后,“家珍”的病也越来越差,医生来看后,说也只能活一个月,也许是因为“家珍”没有看到“凤霞”出嫁死不瞑目吧,“家珍”的病又慢慢的好了起来,到后来已经可以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。家里就开始张罗给“凤霞”找个男人,村长帮忙找到了城里的“二喜”,“二喜”是个偏头,对“凤霞”特别好,“凤霞”出嫁那天,是全村办的最热闹的。就算在“凤霞”难产,医生问保大保小的时候,“二喜”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保大,可是天不随人愿,就当医生告知母子平安不久后,“凤霞”还是走了。“凤霞”走后不到三个月,“家珍”也走了,“家珍”在走之前,给“凤霞”的儿子取名叫“苦根”。“二喜”就带着“苦根”干搬运活,到了“苦根”四岁的时候,“二喜”也因为事故死了,这样就只剩下了“福贵”和“苦根”相依为命。等到“苦根”七岁的时候,“福贵”答应了“苦根”,等钱攒够了,就带“苦根”去买牛,可是钱还没攒够,牛还没有买的时候,“苦根”就因为吃了太多豆子,撑死了。这样就只剩下“福贵”一个有孤苦伶仃的生活了。“福贵”后来还是把牛买了,买了一年年龄大了,马上就要被宰了的头,村里人都说这头牛最多活不过三年。“福贵”自己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再活三年,也就不把这些当回事了。当“福贵”经历了爹去世,母亲去世,有庆去世,凤霞去世,家珍去世,二喜去世,苦根去世后,“福贵”和牛依然活到了现在和“我”述说他的这一生。
到了小说的最后,“福贵”的鸡终于变成了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