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行榜
原创闲言碎语

为什么会觉得工作中有这么多"拍马屁"的人?

本文阅读 8 分钟
首页 闲言碎语 正文
广告
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

我们从小就开始做选择,选择自己的爱好,选择自己的朋友。当我们做了这一系列的选择后,我们的环境,我们的圈子也就随之一起改变了,当没有外力来促使他改变时,他会一如既往的没有变化,只会增加数量,不会改变本质。因为每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不一样,做的选择不一样,所以理论上来讲,每个人的圈子也不是百分百一样的,当然也肯定是会有相互重叠的一部分。

圈子这个东西真的就是人的分界线,我们本能上选择的圈子,肯定是倾向舒适的,安逸的。比如我们跟我们玩的好的朋友聊天时,会觉得愉快,会觉得开心。当我们被迫处于自己没有选择的圈子里,往往会觉得枯燥,无聊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舒适圈了。人是需要舒适圈的,不然就会觉得孤独无助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

当我们被迫处理自己没选择的圈子时,会觉得不愉快,甚至觉得反感。那什么时候我们会处于自己没有选择的圈子里呢?

那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学生时代了。在上学的过程中,我们会遇到很多人,很多事。这些同学不是我们自己能够选择的,在学校分班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哪些是你的同学,哪些是我的同学了。可是我们回想一下,我们是不是有很多死党都学同学呢?这又是为什么呢?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选择了。我们在所有的同学里,选择了一部分跟自己兴趣相投的,聊的到一起的同学当了朋友,组成了我们属于自己的圈子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跟全班的同学都是死党的原因了。

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正题,为什么会觉得工作中有很多拍马屁的人,有很多跟自己格格不入的人,有很多自己看不顺眼的人?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第二类被迫处于自己没选择的情况了。咱们去上班,理论上是相互选择的结果,这个相互选择指的是公司选择我们,我们选择公司。可是在我们选择公司的时候,并不知道公司里,自己部门下同事的情况,当然也不可能让我们知道。所以我们也是相当于被迫处于自己没选择的圈子了。跟我们学生时代一样,进入公司后,我们一样的会在现有的环境下做选择,选择自己的圈子。那些没有被我们选择的,就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了,换言之,那些没有被我们选择的,没有被我们认可的,就根本跟自己不是同一类人。我们已经知道那些人跟自己不是同一类人了,所以天然的就带有对立面的情绪。所以当另一类人做出了我们自己无法认可的事的时候,我们就反响非常大,觉得不可思议,觉得不是正常人干的出来的事。

可是,我们如果换个角度,事情就变的不一样了。比如我们现在是那一类我们自己没有选择的人,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,也理所当然的会觉得那些不这么做的人是非同类人。所以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。

比如正义与邪恶。我们看一些老电影的时候,可能那些时候大家的世界观不能做现在一样完善,几乎很多电影一出来就把反派写的很坏,写的很反派。要消灭人类,要消灭地球,可是却没有交代反派为什么会这么反派,为什么他是邪恶的。所以如果在乎电影情节合理性的话,这类电影就看的很难受。再比如近期的电影《复仇者联盟》,电影的情节就交代了为什么大反派会想要一个响指消灭一半的生物。这就是所谓的事物的两面性,也是辩证思维的体现。我们觉得工作中其他人在“拍马屁”的时候,那只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,当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“躺平”的时候,看任何一些跟大部分人行为模式不同的情况下,就会觉得这些人异类。当让我们运用辩证思维去看,也就会发现,这类人其实正好是那类不愿意选择“躺平”的人。积极,向上,不安于现状。

这类人愿意跟上层接触,接触的越多,当然也会让上层领导更加的了解他的能力,更好的做判断。如果这类的能力好一些的话,那肯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施展自己的能力。因为领导更加了解他嘛。但是这种结果在那部分选择“躺平”的人的眼里,就会变成这些是“拍马屁”的结果了。这就跟我们上面说的正义与邪恶一样,我们一来就把上层领导摆在了“邪恶”的一面,所以我们会给他们附加很多特征,比如“坏”,“喜欢拍马屁”。但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,“拍马屁”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,如果我们是领导,我们会把项目交给一个“愿意接触上层”、知根知底的人,还是一个选择“躺平”的人呢?

原创文章,作者:大洋哥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nfit.cn/archives/97.html
收藏的几个mac软件地址推荐
« 上一篇 08-30
微软 PowerToys 小工具合集 - 免费给 Win11/10 加装各种增强新功能的效率利器
下一篇 » 09-07
广告

相关推荐